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始建于2017年6月11日,建成于2019年10月19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翟镇古城快速路北,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是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共有5个基本展厅,系统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据2020年4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官网显示,博物馆内共有馆藏文物2000余件,主要为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
洛阳广播电视台成立于2009年11月,现拥有1个融媒体新闻中心、3个广播频率(综合广播、音乐广播、交通广播)、3个电视频道(新闻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文旅频道)、1个公交移动电视等多种宣传平台,单位先后获得“金长城传媒奖之中国十大影响力城市电视台”“国家二类优秀公益广告播出机构”“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模范职工之家”“市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殊荣。<br /> <br /> 基地拥有10个研学教室、多媒体互动教室、研学体验交流场地、室外活动场地及学生休息区域等。同时拥有研学餐厅、警务室、医务室、心理咨询室、停车场等完备的研学设施,可同时满足3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师资队伍方面:洛阳电视台现有员工561名,其中拥有各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248人。其中研学导师30人,组织实施各类研学活动30余次,拥有丰富的研学实践经验。<br /> <br /> 基地课程建设及活动开展: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的年龄段,研发了最适宜完善的研学课程。通过组织中小学生深入体验电视传媒,熟悉了解洛阳广播电视台发展历程及电视传媒操作流程,培养学生发现思考的能力,明白技术的变革和更新换代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和改变;通过小组方式,有目标地探索电视台内部,在研学导师带领下,直观地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及录制过程,感受电视传媒的魅力;在演播厅内,开展沉浸式“小小主播”活动,经典课本剧表演,体验一下当电视主播的乐趣,解密电视传媒,展示别样风采;邀请主持人、记者授课,洛阳广播电视台金牌主持人、记者面对面指导,学习新闻采访、口才、写作和短视频摄影技巧等。通过形式多样、活动生动的研学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增强人文意识,使其在研学活动中,感受现代电视传媒的魅力,培养创新精神,开阔眼界,增进团结协作和开放合作意识,提高核心素养。课程设置紧扣中小学教学大纲,针对性强,特色突出,点面结合,较好地体现了研学活动行中学、行中思、自发探究、知行合一的特点。
位于天街以东,明教坊以南的是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宜人坊遗址。这片绿篱环绕的就是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总营地。项目一期位于隋唐洛阳城天街以东,洛南里坊区宜人坊遗址范围,占地约60亩,共有建筑 27 栋,建筑面积1660 平方米,研学宿舍 16 栋,可同时为120 名学员提供研学住宿服务。是洛阳市目前功能较为完善、设施最为先进的综合性研学营地。营地采用了"叠压式"建设理念,建筑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可移动装配式建筑。
伊川建业绿色基地位于风景秀丽的伊川县江左特色小镇北部,总面积约6725亩,原属国有林场,计划总投资金额约20亿元人民币,是建业集团旗下唯一一个具有山地特色的田园综合体项目。2019年,荣膺河南省及洛阳市重点建设项目、洛阳市沟域经济示范项目等荣誉称号。<br />项目自2017年5月开始规划建设以来,始终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农业+文旅+康养” 为核心定位,以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 + 生态休闲文旅 + 美丽乡村建设”为发展载体,致力于打造成为“设施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创
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原名伏牛山东北虎园)位于栾川县重渡沟景区以南2公里的仓房村,距离洛栾高速重渡沟站7公里,游览面积3.8平方公里。园区主要分熊猫馆、猛兽散放区、小动物乐园、万亩竹海休闲区,现有大熊猫、东北虎、狮子、黑熊、小熊猫、猕猴、羊驼、梅花鹿、黇鹿、孔雀、鸵鸟、鸸鹋等30余种近3000只动物,还将继续引进火烈鸟、大象、长颈鹿等,是一家以散放猛兽和与动物互动为主要特色的野生动物园,也是周末游、亲子游、科普教育游、避暑休闲游目的地。
洛阳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目前馆内开设有六大专题陈列展览,展出文物上至石器时代,下至北宋,体现出完整的河洛文明发展的脉络。近年来,洛阳博物馆在研学教育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致力于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解传统文化的平台。<br /> 目前馆内开设有历史教室“博知乐园”,专用于各类研学活动的开展。
一、中心基本情况<br /> <br /> 老君山研学发展中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老君山景区内,距离县城3公里,交通便利。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有地质科普区、国学文化区、植物科普区、户外探索区、地质奇观体验区、古建文化探索区、生活服务区、研学发展办公区。是一个融合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自然风光、文化旅游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由河南省老君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由子公司河南省老君山实业有限公司具体运营。<br /> <br /> 老君山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原山水文化杰出代表,京洛名山。<br /> <br /> 集团公司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研学发展中心有70余人,包含教研组、授课组、综合办公组、接待组、安保组,其中教研组负责课程、线路开发,由6名成员,均为课程相关行业专家;授课组负责日常研学过程中的学生讲课工作,其中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导师有8名,讲解员助教18名;综合办公组主要负责财务和办公室工作,确保整个研学基地运维正常,同时整理学生研学之后的档案;接待组负责研学团队的交通和食宿,确保整个研学过程的平稳运营;安保组负责日常研学过程中的保卫工作以及遇见突发情况时的急救工作;运营团队业务细化、责任到人。<br /> <br /> 老君山拥有中原地区顶尖的接待能力,景区核载量为7.6万人,2019年接待游客90万人、综合收入2亿元,其中中小学生、科研人员和拓展团队达到4万人,拥有丰富的游客高峰值接待经验。<br /> <br /> 二、中心教育理念<br /> <br /> 老君山研学发展中心秉承“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依靠扎实的基础设施和运营团队,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素质素养,设计了多种主题和研究深度的体验活动。<br /> <br /> 基地致力于打造集研学旅行、社会实践、国学文化、综合能力、家庭教育等为一体的素质教育综合体,做青少年“行走的课堂”,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见、寓教于知,促进素质教育和校内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真正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孩子们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r /> <br /> 三、中心建设情况<br /> <br /> (一)自然生态博物馆<br /> <br /> 包含“地质遗迹”滑脱峰林、地质科普教育观景台、植物生态长廊(寨沟)。以花岗岩地貌为主体,老君山山体由距今1亿年形成的花岗岩组成,花岗岩峰林景观由较大规模的山体滑坡造成,之后收到抬升、风华腐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伏牛山系独特的滑脱峰林、单斜山景观、滑塌峰林、蠕动状滑脱峰林、一线天、飞来峰和斜歪峰林等景观。<br /> <br /> (二)道德经国学文化馆<br /> <br /> 包含老子文化苑、道德经墙、《道德经》博物馆、非遗体验馆。以老子文化、道德经国学文化为载体,通过丰富、有趣的教学游戏,讲体验和研学深度融合,将教学体验和教学效率发挥到最大化。<br /> <br /> (三)后勤保障基地<br /> <br /> 生活服务区位于追梦谷中段,建有120个标间、30个教练员公寓,餐厅4个;辅助生活服务区位于老君山梅园沟,建有80个标间、10个教练公寓,餐厅2个;设有的研学发展办公区位于老君山地质广场众创空间2楼,办公场地1000平方米,有200人会议室1个、小型会议室2个;目前,可接待500名中小学生同时进驻食宿。<br /> <br /> 四、中心课程情况<br /> <br /> 老君山研学基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多年研学活动经验,共计开发两个课程体系,一是自然生态科普课程,二是国学文化课程。<br /> <br /> 在课程研发的过程中,组建各领域的专家,从“术业专攻”角度提高课程研发深度;在线路编制的过程中,精确到每一分钟高效利用;在研学导师授课过程中,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浸润学生的心灵,发散其思维;在课后复盘的过程中,不放过每一位家长的建议,优化课程并跟踪回访。<br /> <br /> 基地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素质基础的中小学生,编制出了不同难度、不同深度和不同周期的课程和线路,能够满足1小时到3天不同的研学周期。<br /> <br /> (一)自然生态科普课程体系<br /> <br /> 地质地学科普系列课程课程。包含四个课程,分别为“美丽家园 神奇地球”、“栾川断裂 蕴藏奥秘”、“举世无双 滑脱峰林”、“江河分家 各有不同”,依托老君山独有的地质景观资源,通过实地探究、矿石样品、导师讲解等方式,了解地壳变动、大陆造山运动知识;<br /> <br /> 自然环境保护系列课程。包含四个课程,分别为“可爱家乡 美丽栾川”、“春发夏长·秋收冬藏”、“高山勇士·二翠一白”、“自然馈赠·枝间美味”通过眼观、鼻闻等方面了解高山杜鹃和松树等植物的生长特性,了解植物的生长知识;<br /> <br /> 动手动脑体验系列课程。包含四个课程,分别为“一花一叶 皆是美景”、“竹叶青青 茶香四溢”、“良药苦口 艾草萋萋”、“童年记忆 林间趣味”,通过叶子标本和茶叶手工制作,制作艾绒、艾条、黑芝麻丸,了解简单的中草药知识。<br /> <br /> (二)国学文化课程体系<br /> <br /> 道德经国学类课程。包含五个课程,分别为“汉服着身·衣冠楚楚”、“老子生平·孔子入周”、“千年智慧·道德圣经”、“天工开物·非遗之美”、“孝感动天·成语接龙”。通过开班仪式击鼓明志并了解国学礼仪,通过欣赏情景剧了解老子生平,通过互动拼字游戏快速背诵道德经,通过拓印等非遗手工体验了解非遗文化;<br /> <br /> 古建筑类文化教程。包含一个课程“金顶增辉·艺术精品”,以老君山文旅集团投资4个亿修建的古建筑群为教学载体,通过立体拼图等手工小游戏,了解古建筑知识。<br /> <br /> 五、中心发展规划<br /> <br /> 为了研学能够深远的发展,2019年老君山文旅集团计划投资1.5亿建设栾川博物馆项目,包含室内建筑10000平方米以及停车场80亩,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考察了全国20多个博物馆项目,经过多轮竞标、反复挑选,青岛金东科技公司中标,目前项目高速建设中,栾川博物馆项目将于2020年7月中旬开馆,对外运营后,老君山研学基地将有专项性标准向综合性标准迈进,同时将成为栾川孩子们研学必去之地。
洛阳新嵩州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洛阳市嵩县陆浑湖畔的桑蚕小镇,基地以2.3万亩桑园为依托,其中研学基地占地1400亩。基地以桑蚕、丝路为主题,围绕桑蚕丝绸博物馆、桑蚕文化体验中心,展示“丝绸”世界级中国标志,呈现现代桑蚕文化盛宴,打造文化、休闲、沉浸式体验的环湖生态观光农场。 研学基地由桑蚕丝绸博物馆、桑蚕文化广场、桑蚕小镇游园、小蚕共育工厂、桑葚采摘园、桑芽菜采摘园、桑芽菜厂、蚕丝被加工厂、桑蚕丝绸体验文化中心和桑系列产品品鉴中心构成,开展古、今丝绸之路历史回顾、桑蚕丝绸知识科普、现代桑蚕技艺体验,通过桑蚕丝绸文物文字展览、观看蚕宝宝的一生、桑蚕丝绸知识讲解、桑葚采摘、桑叶采摘、蚕宝宝领养、DIY丝巾、桑园植物染、蚕丝被制作体验、蚕茧秒变茧花珍品等沉浸式互动项目,打造以蚕桑为IP的研学基地。 基地被命名为 “洛阳市中小学生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洛阳市农旅研学基地”、“洛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农业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河南省农业厅蚕桑绿色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国家商务部集约化规模化标准蚕桑示范基地”、2024首批“科技小院示范基地”,是“2023世界研学大会”参展基地。
导师级别:初级
证件编号:未备案
有效期至:已失效
所在机构:洛阳广播电视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导师级别:初级
证件编号:未备案
有效期至:已失效
所在机构:洛阳广播电视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导师级别:初级
证件编号:未备案
有效期至:已失效
所在机构:洛阳广播电视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导师级别:初级
证件编号:未备案
有效期至:已失效
所在机构:洛阳广播电视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导师级别:初级
证件编号:未备案
有效期至:已失效
所在机构:洛阳广播电视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导师级别:初级
证件编号:未备案
有效期至:已失效
所在机构:洛阳广播电视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